<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民生 > 佳文推荐
        听新意与古韵汇成的交响乐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7月13日09版【信息时间:2018-07-17 10:07  阅读次数: 】【字号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我要打印】【关闭

        听新意与古韵汇成的交响乐

        ——“江口沉银”考古展侧记

        “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登陆中国国家博物馆了!日前在展览所在的南9展厅,记者看到展厅被布置成一个回环,顺时针依次为“序厅”和“沉银出水”“考古新章”。记者发现,人群在入口处就开始分流,有不少人往左走依次看展,也有一部分人向右逆时针而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逆时针路线:提前揭秘考古新意

        按理说,向左顺时针方向是“正确”路线,但为什么不少人依然逆时针走完全程?答案就在展馆入口右侧那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的大屏幕。这块屏幕播放的“江口沉银”考古纪录片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考古队员如何制定围堰考古的方案,如何定位出水文物的坐标,有多少高科技手段上场助阵……每一个谜底的揭晓都在观众中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叹。尤其是看到无人机在广阔的江面上飞行,三维成像便绘制出水下地貌时,这种惊叹更像水波一样扩散开来。

        一位牛姓观众在片段放映结束后自然而然地往右绕。记者问她:“你不觉得方向错了吗?”她说:“我刚刚看了片子,迫不及待想了解这次考古实践里的创新之处。”只见她径直扑向展厅陈列的一系列“黑科技”,有“大地鹰”无人机、频率域电磁仪、两栖地质雷达、两栖电阻率成像系统等,她一边看一边叹:“原来就是靠它们才能在20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精确定位文物坐标的啊。”

        记者注意到,展厅的墙面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此次考古实践中的创造性举措:围堰考古和公众考古。旁边的张大哥一边仔细比对着墙上不同时期的围堰工程航拍图,一边操着一口“川普”对记者感慨:“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张献忠千船沉银的故事——我还以为那只是一个故事。要知道岷江水流很急,听说当时潜水下去考古难度特别大——没想到他们能想到这个办法。现在才意识到这方法实施起来有多难、成果的含金量有多高。”

        市民徐先生本来也是抱着既然走到这里就随便看看的心态往右走,这下反而真不后悔拐了这一步,他指着托腮坐在前面的儿子对记者说:“我第一次见这个‘小皮猴’看展览能看得这么认真。我以为和技术相关的展览都是干巴巴的,没想到这个展做得这么有声有色。”

        顺时针路线:先行品味文物古韵

        按部就班地看展还是多数人的选择,刚刚结束高考来北京旅游的小尧就是其中之一。小尧说,看展就应该是一个渐次沉浸的过程,“既然是看考古成果展,‘古’的东西肯定要放在第一位,然后再了解其中的创新之处——虽然我听说那部分展览里有个沉浸式投影挺有意思的。”

        在序厅,小尧仔细观看了考古相关介绍。和他同龄的梦梓等几个伙伴则性急地涌向摆放在展厅醒目位置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嘴里还说:“早就听说这枚金印了,今天总算亲眼看见啦。”“铭文的字体好抽象呀。”

        与金印相似,同为国家一级文物,都经历过失而复得的坎坷——天启元年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也备受关注。观众有的辨读着内底錾刻铭文,有的惊叹着它们的个头和分量,但来自湖北随州的田先生只是远远看着。他说,这些被盗的文物让他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老家的“5·8”特大盗掘古墓、倒卖文物案,追回的198件文物中有大名鼎鼎的曾侯宝青铜鼎,是曾侯乙编钟的老祖先。田先生说:“我们国家文物保护的力度还是要加强啊,不然这些国宝被倒卖甚至破坏就太可惜了。”

        记者听了,心情有一瞬间的沉重。这时有清脆的童声传来,用四川话念着“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记者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五六岁年纪的卷发小女孩。她爸爸正不好意思地向其他观展的人解释:“这个儿歌我们成都人都听说过,来看这个展览之前我们给孩子念过,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记住了。”

        观众中,一个拿着笔记本描描画画的小男孩引起记者注意。他的妈妈唐女士告诉记者,她从没有特意要求孩子这么做,是孩子自己想画。唐女士说,她平时经常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就让孩子自己看他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博物馆是‘泡’出来的,走马观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长年累月的浸染才能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历史气韵。

        记者又跟着不同的人或顺或逆绕着展馆走了好几遍,突然觉得这两股不同方向的人潮充满了隐喻意味,如果将其比喻成分别从“新意”与“古韵”两大乐章中流淌出来的不同音符,那他们在这个场域中彼此交汇成的不正是名为“考古”的交响乐吗?

        展览将持续至9月29日。

        《光明日报》(2018年07月13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