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民生 > 他山之石
        濮阳 产业撬动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7-02-13 09:3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在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打渔陈镇晨晨服饰的车间里,有一间安静的小屋。每天放学后,总有一群孩子在这里写作业、看动画片。这个特殊的“托儿所”,为务工农民量身打造,而这家企业的另一个身份,是濮阳市精准扶贫就业点。

        在就业点上班的枣包楼村农民李明凤,上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下有上幼儿园的儿子。一家人除了3亩地,全靠她的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村口有了就业点,一个月轻松就能挣1000多元。活多忙不完,还能把小孩接到车间。”李明凤说。

        “留得住妈,拴得住娃!”这是群众对就业点的形象说法。濮阳是革命老区、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区,有457个贫困村、20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濮阳实施“百企万户”工程,在贫困村建设470个扶贫就业点。每个就业点要求“项目到村、岗位到户、技能到人、政策到家”,已吸纳13274名贫困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2000元。

        扶贫就业点是否“可持续”,关键在产业基础。晨晨服饰总经理焦修县原在浙江经营服装,这几年遭遇招工难,回到家乡办起家庭作坊。去年5月,台前县对乡镇产业摸底时看中该厂,新厂房由县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土地由村集体负责,厂房产权、租金归集体所有。建厂所需的130万元,60万元由县财政奖补,50万元从银行贷款,政府每年贴息80%。不到一个月,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招工难解决了,还降低了用工成本,一年产值能超800万元。”焦修县兴奋地说。

        扶贫就业点的功能不止于此。晨晨服饰的车间里,38名贫困户稳定就业;房顶上,600多平方米的光伏板已经建成,年均发电6.55万千瓦时,可帮扶20个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在台前县,发展光伏产业,帮助无劳动能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成为脱贫重要一环。全县选定3334户纳入集中式光伏扶贫计划,预计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濮阳财政列支2.9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实施百企万户、农业产业化扶贫、智慧扶贫和电商扶贫、金融保险扶贫、培训教育扶贫5大工程,探索企业提供岗位、光伏扶贫等8个增收渠道,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濮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相关报道见第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