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民生 > 他山之石
        人民网评:洛阳牡丹假天下,谁来止损?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8-04-23 15:3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据报道,河南洛阳的中国薰衣草庄园日前举办“牡丹艺术花海节”,有游客参观后称,花60元在园内看到的多是塑料假花。庄园回应称,目前还未到牡丹盛放期,真树上绑假花是为了效果好看,园内也有部分真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今,一提到牡丹的天香国色,人们通常会想起洛阳牡丹。一定意义上,洛阳牡丹的品牌已形成效益,衍生成产业。既是产业,必有相应制度规范,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在薰衣草庄园,居然以假花代替真花,演了一幕“洛阳牡丹假天下”的闹剧。

        牡丹造假,以假乱真,是伤害游客权益。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游客慕名而去,败兴而归。满园假花,不仅无法赏心悦目,更添堵心,何苦?60元不是小数目,积少成多,盛名难副,这钱花得憋屈。

        牡丹造假,以假乱真,是砸掉自己招牌。经过多年经营,洛阳牡丹美名远扬。树品牌难,需长期口碑沉淀;毁品牌易,稍有不慎就可能毁于一旦。不妨查查,哪些人员在自砸招牌?

        牡丹造假,以假乱真,也是透支当地未来。一个细节耐人寻味,面对网友质疑,相关工作人员辩称,“我们宣传有直径12米的金色牡丹,这个花肯定是假的,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花朵,而且牡丹也没有金色的品种。”公然造假,蒙骗游客,被指出后却毫无愧疚之意,如此倨傲,不只是损害自身形象,也拖累当地的整体形象。当游客维权无门,或者迟迟讨不到公道,他们会对洛阳有好印象吗?这样的事件一旦频现,谁还敢到洛阳看牡丹?

        牡丹造假,以假乱真,还埋下巨大隐患。据专业人士分析,洛阳推出的塑料牡丹花,如果焚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果填埋,在土壤里几百年都不能降解。塑料花完全没有必要,它是市场过度行为的工业文明有害的产品。此非虚言,不可小觑。用塑料花代替真花,可谓百害无一利,可庄园不以为然,反而振振有词。监管部门如果依法处理,后果或将不堪设想。

        “真树上绑假花是为了效果好看”,一名工作人员如此称。收费都敢公然造假,被揭穿还一味嘴硬。假花难看,假话难听,怎么办?对造假不能忍,对坑骗消费者的作法不能忍,对伤害当地形象的行为也不能忍,面对舆论监督,当地监管部门该发声了,该出手了。处理越早越能止损,否则,洛阳牡丹假天下的恶果迟早将让全体洛阳人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