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克拉玛依:戈壁荒漠中的绿色发展奇迹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2日04版【信息时间:2018-12-03 10:17  阅读次数: 】【字号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我要打印】【关闭

        “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这是60年前新疆克拉玛依市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克拉玛依,茫茫戈壁变成绿树成荫,渺无人烟变成宜居城市,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为促进的绿色发展奇迹。

        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这里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1955年10月,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也孕育了克拉玛依这座依托石油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

        作为共和国“石油长子”,为实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奋斗目标,克拉玛依人把环境建设作为“生命线工程”,充分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跟天斗、跟地斗,叫响了“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口号。在“养活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要难”的艰苦条件下,用经过简易处理的污水在生产生活区种活了一棵棵小榆树,修建了一条条防风林带,初步创造了可以生存下去的生活环境。

        改革开放后,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较早地认识到推进石油产业发展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互为促进的关系。1979年,克拉玛依发起“百口泉油田开发大会战”,建成我国第一个年产量百万吨的油田。2002年,建成我国西部第一个年产量千万吨原油的大油田。同时,克拉玛依在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1997年,全市人民手拉肩扛实施“引水济克”工程,有力推动了克拉玛依生态改善。1999年,全市绿化覆盖率仅为21.6%,2012年上升到42.93%。城区内外的绿化率以每年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宜居的克拉玛依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市深刻认识到资源城市如果过度依赖资源发展,不顾子孙后代,有地就占、有油就采、竭泽而渔,注定矿竭城衰。作为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克拉玛依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低能耗新兴产业,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局面,坚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今天的克拉玛依,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05%,基本形成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系统。

        在经济建设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克拉玛依市于2001年启动造林减排工程,实现了当年平地、当年种植、当年成林的奇迹,形成了克拉玛依市城区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趋势。2012年以来,启动“大绿化工程”“荒漠化治理”等生态项目,全市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3.33万亩提高到2017年的11.46万亩,人均绿地面积增长到11.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3%,各项绿化指标全疆领先。2013年启动“蓝天工程”,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4%。制定出台《克拉玛依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33项重点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黑臭水体、工业集聚区等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不断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截至目前,所有地表水源地水质项目全部达标,地下水水质均达到Ⅲ类功能区水域标准,河流、水库监测断面的水质项目全部达标。城市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污水处理率95.32%。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克拉玛依城市景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依托现有的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实施旅游资源全域共建、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营销全域推进、旅游整治全域覆盖,构筑地质地貌旅游、石油工业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三大支撑,着力打造“荒野之旅、时尚之都”旅游品牌。依托克拉玛依金丝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形成了近800家经营店构成的金丝玉产业链。依托堪比宜兴紫砂的优质紫砂原矿,开发紫砂壶等六大系列产品,建成克拉玛依紫砂馆,大力发展克拉玛依紫砂产业。依托农业开发区10万亩减排林海、28万亩改良荒地资源,打造林果基地,开发生态农业,发展观光旅游,实现经济高效、生态安全的双赢目标。

        改革开放40年来,克拉玛依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坚决摒弃“经济逆生态化、生态非经济化”的传统做法,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生态经济化战略,在“人不敌天、天人合一、人定胜天、天人和谐”的螺旋上升进程中,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特色发展之路,堪称人类利用自然、改善自然、适应自然的典范。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2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