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民生 > 他山之石
        山东青岛:让村民“愿意分"生活垃圾分类用上“智能神器”
        【信息来源:《青岛日报》【信息时间:2020-01-15 10:2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自1月6日青岛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起,垃圾分类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不仅在市区,农村也概莫能外。与城市不同的是,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和处理方式均有其特点,缘于此,推行垃圾分类不能“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径、方法。

        据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处处长介绍,自2018年在青岛市成片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青岛市开展垃圾分类的村庄(社区)目前已达78.7%,并探索出多种分类模式,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分类经验。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生活垃圾分类用上“智能神器”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孙家屯村,每户门前都放置了一个40升分类垃圾桶,垃圾桶背靠的墙上固定着一个智能展板,上面排列着四个按钮,分别对应“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这就是我们施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神器!”孙家屯村党支部书记毕鑫说。

        2019年7月,孙家屯村被定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如何让村里186户560余人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毕鑫感到“压力山大”。“好在镇上领导支持,针对垃圾分类试点,藏马镇先后召开5次党政联席会、12次群众座谈会和工作现场会。我们村里也组织了多次‘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了怎么分、怎么收、怎样可持续这三个重点问题。”

        根据垃圾分类有关要求,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孙家屯村确定了“4+1”分类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煤灰、炉渣等几个类型,并成立了由四名保洁员和一名垃圾分类管理员组成的垃圾分类收集队伍,配置五台垃圾运输电动车,保洁员每天早晚两次上门收集垃圾并进行分拣,再运往定点垃圾分类站,等待青岛市政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平常垃圾桶满了怎么办?毕鑫解释说,每户门口智能展板上的按钮与保洁员手机APP和垃圾分类工作站大屏幕即时连接,在人工集中分类收集时间之余,农户如有垃圾分类投放需求,可通过一键呼叫系统实施呼叫,保洁员即时上门服务,确保全村垃圾分类不留空白。“以前全村一天能产生20多桶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后,现在8桶垃圾还盛不满,而且日产日清。”

        竞争激励法,让村民“愿意分”

        “5.9公斤废纸板,1.2公斤易拉罐……”

        1月9日下午,在青岛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垃圾分类积分现场,工作人员对村民李绍举运来的纸板与易拉罐称重积分,加上原有积分,卡内累计120分,李绍举用这些积分兑换了1.5公斤新鲜鸡蛋后高兴而归。

        据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王梅信介绍,为了激励村民参与垃圾分类,街道为每户家庭开通了“绿色账户”,一户一卡,采用实名制。“每天早晨6点半和上午8点进行垃圾定点投放,其他时间社区无垃圾桶、无投放点。对垃圾分类较好的给予餐厨垃圾每公斤2个积分的奖励,此外对可回收垃圾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并积分,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社区还设立“点赞墙”和“红黑榜”,对分类优异的农户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我们充分立足农村是‘熟人社会’的特点,实行‘奖优促劣’,使得农村垃圾分类推进较城市社区更有优势。”王梅信说,村民们一开始在争荣誉,几个月坚持下来,大家尝到了甜头,垃圾分类从“推着走”逐渐过渡到了“主动干”,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生活习惯。

        在督促农户分类投放习惯养成的同时,收运环节的分类也要“抓得紧”。为此,沙子口街道实行“责任链条制度”,把控垃圾投放、转运和处理整个链条有效运行。王梅信说,垃圾分拣员、收运司机和垃圾处理厂人员环环相扣,后一环节须对前一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若前一环节不达标,后一环节有权拒收。

        据了解,沙子口街道还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分别建立起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与绿化垃圾处置厂。通过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目的。截至目前,沙子口街道已在39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

        按1:120配置垃圾分类“检察官”

        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是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动的关键。70岁的迟忠信是青岛莱西市经济开发区草泊村的一名老党员,自2019年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后,他便多了一个垃圾分类“检察官”的角色。每天早晨、午后和傍晚,这些垃圾投放较集中的时段,他都会在自己的责任区内巡回检查,遇到村民投放垃圾他会现场指导纠错。

        像迟忠信这样的垃圾分类“检察官”,莱西市按照每120户配置一名督导员的标准,总共选聘了1179名。据莱西市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莱西市建立起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组建市、镇、村三级监督管理队伍,实行“市级月考核,镇级周检查,村级日巡查”三级考核制度,各村庄成立党员干部分类工作队,并选拔专职分类监督管理员,形成了管区干部包村、村党员干部包户、分类监督管理员入户的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

        经过一年多试点探索,各区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比如,青岛胶州市推行“1+6+1+X”分类模式受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肯定;青岛城阳区王家曹村社区通过建设垃圾分类“静脉产业园”,创新摸索出一套村内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王家曹村”经验;青岛即墨区田横岛度假区探索出了引入低温热解炉做法;青岛平度市则在各村推行“七个一”垃圾分类标准……

        2020年,是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冲刺之年。2020年青岛市将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镇级终端处置站7处,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村100个,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记者 王冰洁)

        (稿件原载于2020年1月13日《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