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民生 > 名言警句
        嗜书如命,缅怀毛泽东读书精神
        【信息来源:光明网【信息时间:2018-04-23 15:4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当我们在提倡读书的时候,不得不提到一位嗜书如命的读书人,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终身与书为伴。不仅在空闲时间,连外出视察,毛泽东总要带上一批他想读或常读的书籍,并且这些书多得超乎你的想象。他最有名的有关读书的言论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直到逝世前都在读书

        毛泽东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的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间,从未间断过读书。即使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几年,虽然视力严重减退、健康状况愈来愈不好,但他老人家仍天天手不释卷。直到逝世前,毛泽东已经说不出话来,但脑子清醒,仍然坚持看书。他当时看的是《容斋随笔》和刚刚编译出版的日本《三木武夫及其政见》。

        毛泽东晚年图书馆管理员徐中远自述道:

        “延安时期,毛主席看得最多的是哲学,批注最多的哲学着作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着《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着《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艾思奇着《哲学与生活》、李达着《社会学大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思想方法论》、河上肇着李达等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这几本书,毛主席在延安时都读过多遍。打开这9种着作,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划的各种笔迹和成段的批注。最长的是一段批注写了1200多字。大部分批注文字都是毛笔书写的,字写得很小,书写得很流畅,大多是行书字体。耀邦同志听后对我说:‘这些批注太珍贵了,对研究毛主席,对研究延安这一段的历史等都有重要价值啊!’

        我还向耀邦同志介绍主席建国后的读书情况。主席存书中有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大字线装本《二十四史》,这部纪传体史书是当时做图书服务工作的同志根据主席的读书需要于1952年购买的。这部《二十四史》,主席整整读了24年。

        毛主席不仅爱读正史《二十四史》,而且还爱读各种野史、稗史以及历史小说。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着名的历史小说。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文章,唐、宋、元、明、清诗别裁集,《词综》、《曲选》,《韩昌黎全集》、《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唐宋名家词选》等书都是毛主席爱读的。他老人家还常常把这些书,批送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阅读。

        毛泽东读过的《唐宋名家词选》本子就有几种,1974年8月25日他已经重病在身,还亲手写了‘唐宋名家词选’的书名,并告诉我们工作人员他还要看这种书。到外地考察巡视,他也常常把这些书带在身边。”

        特殊时期的“毛泽东大字本”

        早在1963年,中央有关部门根据毛泽东开列的书单,并结合当时的实际阅读需求,为毛泽东和其他党中央领导同志印制了百余种中外图书。这些书籍版本特殊,为了方便老同志阅读,采用了古籍的装帧形式,大部分以当时特制的三十六磅长宋体铅字排印,时称“大字本”。 这批大字本印制数量少,未公开发行,除在中央内部小范围配发外,有的还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几年,所读的新印的大字线装书,如果从1972年读新印的大字线装本《鲁迅全集》算起,那么到1976年8月底读新印的大字线装本《容斋随笔》为止,他老人家阅读过的、有的还作过一些圈划和批注的新印大字线装书,据笔者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就有129种(部)。

        为响应十九大继承革命文化,缅怀毛泽东读书精神,在国家版本图书馆和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北京金色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毛泽东大字本”图书复制工程,毛泽东反复读过的《唐宋名家词选》在内的《史纲评要》(上下)、《曲选》、《李太白全集》、《梦溪笔谈》、《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容斋随笔》等古籍如今再次出版。为了真实体现原貌,此次出版使用的材料制作的开本,以及封套的样式等,全部仿造当年原样。

        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知识愉悦和情感表达史。他的阅读和实践,相互守望,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因此,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读书生活与人生实践的关联史,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此系列书籍这对于了解和研究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及晚年思想不无帮助,同时也是难得的收藏珍品,其文献价值、版本价值、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读书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1976年9月8日晨,也就是在他临终前一天的清晨5时50分,在全身布满了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他自己己经无力拿书了,由工作人员托着书还坚持读了7分钟。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毛泽东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书,他是一个真正的博览群书的人。胡耀邦曾说:“像毛主席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学习不止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

        (文章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