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民生 > 人生处世
        王定国:老红军的红色记忆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6-06-07 15:09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漫漫长征是她顽强生命力的源泉

        长征,给王定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从70多岁开始,王定国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家里随处可见她的书画作品,大部分内容都和长征有关。其中一幅名为《强渡嘉陵江》的水墨画,是王定国于1996年10月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所作。在约4米长的画面上,乌云密布,山色苍茫,红旗翻卷,江水奔腾,炮火击起了数道冲天水柱,冒着枪林弹雨,红军战士们划着木船向江岸猛然攻击——这幅气势磅礴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大无畏气概。画面下端空白处密密麻麻留着徐向前、林月琴等20多位长征亲历者的签名。

        这幅画是王定国根据自己的记忆,再现出红军战士强渡嘉陵江的场面,而王定国的长征路也就是从这场战役开始的。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于塔山湾主渡口打响了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几万名红军分批乘船开始渡江。当时,王定国就在其中的一条船上。在国民党部队的层层拦截和48架敌机的狂轰滥炸下,王定国眼看着身边的很多战友牺牲在江中。但是,英勇的红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强渡成功。

        强渡嘉陵江后,王定国没有想到,接连不断的危险正在前方等着他们。绵延两万多里的长征路上,危机重重,王定国感到比敌人的枪炮更可怕的是饥饿。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沿途老百姓都离家逃跑,将能吃的东西都藏了起来。走在前面的部队把沿途能吃的都吃了,后面的部队就没法找到食物。很多红军战士被活活饿死在路上,饥饿也使王定国骨瘦如柴,当时她的体重还不到25公斤,随时可能倒下。

        虽然这些危险和苦难让王定国记了一辈子,但是,几十年过去后,王定国却更乐意向人们讲述长征中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对此,她有一个看法:“如果说我要告诉人家这个事情非常非常难,是要付出生命代价,是要什么的,把这个事情说得很难,可能人家以后就不敢再去做这种事情了”。今天,王定国以轻松的口吻讲述着过去的经历,其中有血雨腥风,也有阳光雨露,一如她在回忆录《后乐先忧斯世事》中平静、安详但又饱含热忱情感的笔调。

        曾经有电视台找到王定国要制作一期纪念长征的节目,主持人问了很多关于红军怎样艰苦、战争多么残酷的问题。王定国却答非所问,说起那时贺龙如何骑在马上从草地的水塘里钓起鱼来给大家炖汤。主持人很着急,再次提醒她讲苦难的回忆时,王定国急了。她说她和战友们之所以参加红军是因为原来的生活更苦,参加革命是一种解放,得到了平等。这个电视栏目的观众大多数是青少年,如果总和孩子们强调苦难,他们对这项前人为之付出血汗甚至生命的伟大事业的理解将是片面的,体会也将只集中在战争的残忍上。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人,王定国不想渲染和夸大所受的艰难,她更愿意让现在的青少年分享当年长征人的理想、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5年,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合,部队决定扩大宣传队伍,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到隶属于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的前进剧社,任服装道具股股长,主要负责演出的服装、道具、化妆等工作。王定国回忆,当时,剧社条件非常简陋,她想了很多办法应对。没有道具,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前,她到当地老乡家里借门板、桌椅做道具;服装是有什么穿什么,譬如,演地主的时候就穿上从地主家里拿来的衣服,演老百姓的时候就借来老百姓的衣服;而化妆则都是王定国自己设计的,先研究一下人物,再想怎么去体现人物,用墨汁画眉毛,用买的红纸等当作口红。

        在艰苦的行军中,每到一处,王定国和剧社的同志们都顾不上休息,就到战士们中间,教唱歌曲,排演节目。在翻山越岭的时候,他们从队头走到队尾,用激越、诙谐的快板和歌曲,鼓舞大家克服困难。

        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合后,经两河口来到毛儿盖,作短时间休整。休整期间,两个方面军的战友互相慰问。王定国随剧社到红一方面军驻地慰问演出,演出之后,听说周恩来正在生病,王定国等剧社各股长跟随剧社领导前去看望。虽在病中,周恩来仍和大家亲切交谈,夸奖剧社同志说:“你们剧社这些女孩子又行军,又打仗,又演出宣传,真是不简单!”

        随后,王定国一行又去看望了挨着周恩来住的毛泽东,毛泽东用藏民的木头碗泡“茶膏”招待大家。所谓“茶膏”就是将茶树上最好的嫩芽做茶叶,老叶子做茶砖后,把剩余的筋筋络络捣碎熬制而成的。在长征路上条件艰苦,毛泽东只有一点儿茶膏喝。话题转到演出上时,毛泽东说:“你们演的剧里,刘湘投江了(刘湘是四川军阀,剧社当时演的剧目有一出叫做‘刘湘投江’),可是演戏只代表人们的心愿。别忘了,刘湘还没死。反动派,你不打,他是不倒的。刘湘也是不会去跳河自杀的。”王定国等人听了,连连点头。

        365bet指定开户网址_beat365上不去_bt365手机官方网址

        长征途中,王定国所在的红四方面军3次穿越草地。年轻的王定国当时并不明白如此艰苦的行军为什么会一次次重复,她知道的仅仅是不停地赶路,因为停下就可能意味着死亡。“剧社大多是年轻的女孩子,长途行军又累又困,在队伍暂时停止前进的片刻,站着也会睡着。有时候夜行军途中忽然命令原地休息,一坐下就睡死过去,醒来一看队伍无影无踪。拼命追赶几个钟头才能跟上队伍,这时就又哭又笑。”

        当时,长征的队伍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让王定国至今记忆深刻。那时候,如果你走在队伍中,可以看到走在前面的不少战士的背上都写着字,而且每个人背上的字都不一样。原来,在参加长征的战士中,不少人出身贫穷,没有机会读书。于是,在漫长的行军途中,聪明的红军战士想出了这种识字怪招。当时,王定国也不识字。于是,她一边行军,一边学文化。在长达一年多的行军途中,王定国竟然认了不少的字,这个收获非常出乎她的意料。

        当时,毛泽东烟瘾很大,在艰苦的长征路上怎么可能找到烟叶呢?王定国和同志们就找一些没有毒的树叶子,背在背上甩干,然后给毛泽东当烟叶抽。在王定国的印象里,毛泽东长征路上不骑马,和大家一样徒步走路,一路上抽着战士们为他卷的树叶香烟,和战士们说笑着,毛泽东的乐观也同样感染了王定国,让她更加坚信脚下的征途。

        1936年,红四方面军要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那里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到达山顶的那个晚上,王定国和战友们互相挤着睡着了,但人太多被子盖不着,王定国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脚趾冻僵了,她拿手一摸,脚趾竟然一下子断了。但王定国却丝毫没有难过与害怕,她把伤骨磨平,包扎起来,仍跟随在长长的行军队伍中。

        乐观和坚强让王定国在艰苦的长征中坚持了下来。1936年10月,王定国跟随队伍到达甘肃会宁,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